Good Friday 全球市场休市,我们该关注什么数据?
每年的 Good Friday,金融市场仿佛进入“静音模式”——港股、美股同步休市,A股交易日也已结束。没有即时波动、没有突发利空,这样难得的安静时刻,其实正是重新审视市场节奏的好机会。
市场不动,但信息仍在流动
市场虽然休市,但数据不会说谎。
此时,比起盯盘,不如换个角度去看:
- 哪些个股在近一周“无声放量”?
- 有哪些板块在波动收敛中蓄势待发?
- 美股与港股之间是否形成了技术性联动?
这些答案,其实都藏在数据里。历史K线、逐笔成交记录、盘口变化,这些你平时可能忽略的片段,在今天尤其值得一看。
一点点数据,就能看出不一样的逻辑
如果你习惯用 Python 看盘,下面是一个常用的思路——在休市日调用行情数据接口,静态观察过去几个交易日的行为模式:
from qos_api import QOSClient
from qos_api.constants import KLineType
# 官网注册key: https://qos.hk
client = QOSClient(api_key="YOUR_API_KEY")
# 获取腾讯控股最近10天日K
kline = client.get_kline(
codes=["HK:00700"],
ktype=KLineType.DAY.value,
count=10
)
print(kline)
也可以订阅逐笔成交,分析市场在特定价格区间的成交密度,或筛选出现异常流动的股票。你会发现,数据的含义比价格本身更重要。
不一定非要交易,有时候“看懂”就很难得
市场休市的日子,其实最适合做“信息复盘”。策略开发、数据积累、模型验证,这些都是交易之外真正拉开差距的地方。
你可以从现在开始,慢慢建立自己的行情数据通道。不需要太多投入,试着注册一个免费的 API Key,哪怕只下载一只股票的历史K线,也算是你和市场对话的开始。
今天不交易,但你可以“建立链接”
如果你也在 Good Friday 的宁静中思考交易逻辑,也许是时候让数据为你服务了。
访问 https://qos.hk,开启你的行情数据探索之旅。
看得懂数据的人,才能真正看懂市场。